石榴云/新疆日報記者 郭玲
5月11日午休時間,深圳市人民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張一丹正抓緊回復幾條微信,查看檢查單、建議后續治療方案……信息是喀什地區婦幼保健院的患者發來的,雖然張一丹人已回到深圳,但她依然惦記著喀什地區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狀況。
“90后”張一丹是深圳市人民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,2021年9月來到喀什地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擔任主任一職。援疆工作期間,她認真完成醫務工作,履行帶教責任,被評為喀什地區“優秀援疆專家”“第十批省市優秀援疆干部人才”。
“來援疆之前,了解到喀什地區的醫院需要婦科專業的醫生,我就報名了。”張一丹并不是第一次來新疆,援疆之前就曾到新疆旅游、參加醫療公益活動等,新疆壯美雄奇的景色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令她心馳神往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。這次援疆之行更是她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。
為了盡快進入角色,張一丹剛到醫院就去各臨床科室調研,全面了解醫院的實際情況,理清思路,為工作開局打下基礎。
“通過調研發現這里最突出的問題是醫護人員負擔重、技術水平偏低、外出進修學習機會較少,醫院缺少設備。”張一丹說,針對這些問題,她積極開展臨床教學查房、疑難病例討論,規范病例書寫、參加惠民便民義診、對科室醫生進行業務培訓……
張一丹認為,除了救治病人,為當地復制發達地區醫院先進成熟的救治體系也同等重要。援疆以來,她積極配合科室開展產鉗助產技術,解決了原來胎頭吸引術可能導致的顱內出血、新生兒窒息等問題;為減少病人開腹手術的痛苦,改進剖宮產手術縫合方法,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率;創新催產方式減輕患者經濟負擔……“她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患者。”同事們這樣評價她。
去年4月,一名第三次剖宮產的產婦,因身體狀況不佳,手術難度較大,張一丹和醫護人員快速制定手術方案,順利完成手術。“一個月后,這對夫妻抱著滿月的兒子,帶著自家的石榴、杏干來感謝我們。”張一丹說,他們抱著孩子從村里趕來,只是為了感謝醫護人員,讓大家伙兒感到特別溫暖。
一年多的時間,張一丹共接診患者454人次、開展會診83例、主持完成手術12例、搶救危重病人4人次、義診11次、舉辦業務培訓和講座13次……“盡管我的援疆工作已經結束,但援疆事業是我終生的使命。”張一丹說,回到深圳后,她會當好喀什地區的聯絡員,積極開展援疆遠程醫療會診工作。